如果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段的座右铭是“不犹豫”,后半段则是“不后悔”。这正是奥格·曼狄诺的哲学智慧,映照着华语流行乐教父陈彼得传奇一生的写照。
2025年6月17日,陈彼得的儿子陈与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讣告照片,顿时震惊了无数乐迷。那个总是抱着吉他,笑眼弯弯地站在舞台上的老人,真的走了。回忆中的陈彼得,才华横溢,精神矍铄,始终是那位“老当益壮”的音乐传奇。谁能想到,这位用40年时间谱写华语情歌黄金时代的音乐教父,会如此悄然地谢幕?
他的作品如《迟到》《一剪梅》《阿里巴巴》《一条路》不仅成为经典,也帮助费玉清、刘文正、凤飞飞等歌手成名。无论是春晚的璀璨舞台,还是KTV的怀旧歌单,都回荡着他的旋律。音乐,成了他毕生的信仰与献礼。
展开剩余83%1943年,战火纷飞的成都迎来了陈彼得的诞生。谁能料想到,这个啼哭声响彻云霄的孩子,未来会凭借那副天赋异禀的嗓音,开创华语流行乐的先河?两岁时随家人迁往台湾眷村,生活清贫却从不苦恼,音乐成了他童年的避风港。摇滚、布鲁斯、猫王和披头士,洋溢在旧收音机中,成为他梦的源泉。
虽未学过英语,他却背下数百首英文歌,模仿唱腔,钻研旋律,仿佛在音符里看见了未来的自己。大学毕业后,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平凡又乏味,每日擦飞机、运送行李,工资微薄,令他苦不堪言。为了逃离枯燥,他常常请假去电视台录节目,尽管因此遭受单位领导的刁难,最终他毅然辞职,踏上音乐之路。
1970年代,民歌风潮兴起,而陈彼得觉得这些歌太“柔弱”。他大胆地把摇滚、迪斯科和乡村摇滚融入中国民谣,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风格。1972年,《含泪的微笑》一炮而红,让他成功突围。此后,《迟到》《阿里巴巴》《也是情歌》纷纷登上榜首,风靡台湾乐坛。
幕后推手的身份,让陈彼得成为一座稳定的金曲工厂。他为无数明星造星,费玉清、窦唯、崔健都曾受益于他的才华。《一条路》更是代表作之一,成为他的巅峰之作。那时流传一句话:“哪个歌手不红,找陈彼得写歌就红。”他甘于低调,不图名利,乐于做“躲在音符后的男人”。
80年代初,台湾演员待遇低下,生活艰难,陈彼得自掏腰包成立艺人工会,积极改善他们的处境。他奔波南北,努力说服艺人加入,终于使出场费从千元飙升至万元。工作压力却让他健康亮红灯,1985年欧阳菲菲演唱会后台突发心脏病,甚至一度昏迷。那段病痛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开始注重养生,穿布鞋、吃素,开始与山水为伴。
然而,第一段婚姻因他对音乐的痴迷和家庭的忽视破裂,妻子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他。痛苦中,他没有放弃音乐。1988年,台湾开放探亲,他乘飞机回到大陆,眼见上海白云,泪水止不住地流。接着在成都、重庆、武汉举办20场爆满的“归乡演唱会”,仿佛用音乐完成了跨海的回归。
在广州,他开设工作室,写歌教学生,后来又在北京创立“喜鹊棚”录音室,成为何勇、窦唯、谢天笑等摇滚老炮儿背后的无声支持者。他的一生,专注于音乐,也深爱着一个人——他的二婚妻子巴度。
离异后的陈彼得,曾一度孤独,在广州教学生时遇见了年轻的巴度。她放弃自己的演艺生涯,陪他四处漂泊,从北京到台中、成都,两人像候鸟般迁徙,留下了浓浓的爱情痕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处理琐碎生活,陪伴他走过失眠、抑郁和“三高”的折磨。正是有了她的陪伴,81岁的陈彼得才得以在2024年除夕登上B站跨年晚会舞台,演唱《黑神话·悟空》片尾曲《不由己》,那一声“他人不由我,枉费执着”击中了无数人的心。
今年年初,他发布了最后一首由自己作词作曲的新歌《这次我想抱紧你这样的你》,由妻子巴度担任出品人,深情表白他的爱。可惜,上天未给他更多时间。4月,他正忙于为杜甫《客至》谱曲,却突发脑梗,入院抢救。两个月后,6月14日,82岁的他带着遗憾,静静地在成都离开了人世——那个他出生并选择归根的故乡。
陈彼得的一生如同一首穿越时空的歌,连接着华语流行音乐的脉络。从《迟到》《一剪梅》到《青玉案》《不由己》,他的旋律跨越世代,深深镌刻在无数人的心中。如今,他这位情歌唱将终于安详谢幕,灯光熄灭,人群散去,但他的歌声和精神,仍将代代相传。
正如他所言:“曲未终,人不散。”
发布于:山东省金富宝配资-配资炒股官网-靠谱配资平台-配资合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