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 日,佛山市卫生健康局通报新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333 例,其中顺德区 258 例、禅城区 39 例、南海区 32 例、高明区 1 例、三水区 3 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病例数持续攀升,但所有患者均为轻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这一疫情的动态发展,再次引发公众对蚊媒传染病防控的关注。
一、疫情现状与传播特征
本轮疫情始于 7 月 8 日顺德区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随后通过本地伊蚊叮咬引发社区传播。最新数据显示,顺德区乐从镇、北滘镇等区域仍是疫情高发地带,占全市新增病例的 77.5%。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病毒在蚊体内需经过 2-10 天潜伏期才具备传染性,而患者发病后 7 天内的血液具有传染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病例数快速增长,但病毒传播仅限于蚊虫叮咬途径,不存在人传人风险。
从临床特征看,90% 以上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 “三联征”,其中腕关节受压剧痛是典型表现。多数患者病程约 7 天,退热后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周,但通过对症治疗(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有效缓解症状。佛山市指定的 53 家定点医院已准备 3600 余张防蚊隔离床位,确保患者及时收治。
二、多维度防控策略升级
针对新增病例,佛山市迅速启动三级响应机制:
蚊媒综合治理:在病例活动区域实施 “三喷三清” 行动,即每日喷洒杀虫剂、清除积水容器、清理卫生死角。数据显示,90% 的疫点村居蚊媒密度已从中高风险降至安全水平。
医疗资源扩容:新增 35 家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检测结果 4-6 小时内可出报告。患者确诊后需住院隔离治疗,病程约 7 天,出院标准为症状消失且连续两次核酸阴性。
智慧化监测预警:通过 “全民灭蚊运动” APP 收集市民举报的蚊患黑点,结合气象数据预测蚊媒繁殖高峰,实现精准防控。
三、公众防护与就医指引
卫生部门特别提醒市民:
防蚊灭蚊是关键:定期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等积水,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
及时就医勿拖延: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症状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或居住史,避免自行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防出血风险。
重点人群需警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新生儿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定点医院就诊。
四、科学认知与全球应对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强调,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其传播风险远低于新冠病毒。目前全球已有 119 个国家报告病例,巴西、法国等已批准疫苗接种,但国内仍以 “切断传播链” 为核心策略。佛山市通过 “智慧蚊网” 系统实时监测蚊媒密度,并与深圳、广州建立跨境联防机制,强化口岸检疫。
此次疫情的处置凸显了基层防控的重要性。正如世界卫生组织 2025 年指南指出,蚊媒传染病防控需 “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科技赋能”。市民可通过 “健康佛山” 公众号查询定点医院名单,或拨打 12320 热线获取防控咨询。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的跨境传播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施策与全民协作,我们有能力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热点观察家#
金富宝配资-配资炒股官网-靠谱配资平台-配资合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