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不仅有蓝天白云、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的牛羊,还有让游客流连忘返的传统蒙古族游牧生活和风土人情,更有一些扎根基层的干部与乡村带头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始终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心在一起,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生机。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以下简称“察右后旗”)的当郎忽洞苏木(苏木为蒙古语,“乡”或“镇”的意思),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稳步发展畜牧业、农业、文旅等产业,这些产业不仅打开了多元致富路子,更让村民们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乡村发展带头人在这些变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又在乡村逐步振兴中看到了哪些新机遇?近日,“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学员村调研行”来到当郎忽洞苏木一探究竟。
立足生态禀赋 发展特色畜牧产业
当郎忽洞苏木风景秀美,良好的土壤、优质的水质及开阔的牧场,为农作物生长和动物饲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因务工及子女上学等问题,人口外流情况明显。如何让外出务工者返乡、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成了当郎忽洞苏木干部们的“头等大事”。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当郎忽洞苏木的干部们,日日奔走在田间地头、牧场里,天天钻进闷热的蔬菜大棚、牛棚羊圈里,切实倾听农牧民的实际困难,并积极提供利好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帮扶,培养了一批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带富能人。除了精准掌握本土人才现状,积极优化群众收入结构外,当郎忽洞苏木还加大本土人才的回引力度,通过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流转支持等政策鼓励和乡情感召等举措,吸引了一批“手上有活”的优秀人才返乡。
展开剩余79%2020年,返乡青年、内蒙古原野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在苏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乡情为纽带返乡,开展西门塔尔牛育肥、繁育事业,如今存栏约4000头。创业期间,他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就业,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我考察了很多地方,后来还是觉得家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更适合养殖肉牛。虽然养牛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很感谢苏木干部多次上门考察并及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还为我们牛棚提供了包括防疫指导、协调资源、对接产销需求等帮助。”李军说。
牧户养殖的西门塔尔牛。(张慧丹 摄)
在与当郎忽洞苏木相邻的土牧尔台镇,宇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郑有于2009年在此地创办肉羊养殖场,主营小尾寒羊、杜泊羊育肥,如今养殖规模达7000只。“镇里每年都安排防疫员上门来,为羊免费接种疫苗,还讲解科学饲养管理知识,有效保障了我的稳定增收。今年羊肉价格回升,对我来说是个大好事,预计今年要比去年多赚20%左右。”郑有说。目前,郑有还与周边几十公里的牧户定向合作,也接收零散牧户的肉羊资源,已形成“就近收羔羊—舍饲集中养—科学快育肥—订单稳出栏—产品可追溯”的创新循环养殖模式,实现利益共享。
除了大型牛羊产业牧民需要时时关注、事事帮助,基层干部还需要随时随地解决牧民们出现的突发状况。察哈尔右翼后旗当郎忽洞苏木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赵杰分享说:“天气不好的时候,经常会接到牧民的紧急求助,路冲断了、牛羊跑丢了、人员无法穿行了……面对牧民们各式各样的求助,我们基层干部要练就迅速有效的处理能力。”
拓展产业链条 赋能当地农特产品
除了特色畜牧业,当郎忽洞苏木14万亩耕地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特色种植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正逐步壮大。
当郎忽洞苏木华棚亿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武英峰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近年来,他靠着一双勤劳的手种菜致富,也凭着一颗善良的心联农带农,成为察汗淖尔村有名的致富能手、带富能人。见到他时,他正在和工人们进行蛇豆和番茄等蔬菜的采摘工作。
“返乡创业还是比在外务工好,守着熟悉的土地、熟悉的人,赚钱的同时也能带动村民们赚钱,为老年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但在收获的同时,武英峰也有烦恼:“当前,我的大棚种植技术还不够成熟,亟须农业专家莅临指导。此外,我们也想打通线上销路,进一步扩大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并带动周边农户农产品的销量。”面对武英峰提出的实际需求,当地村干部积极响应,计划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帮扶,以解决其困境。
随行的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项目负责人说:“乡村振兴‘村长班’的成立初衷是更好地服务于像武英峰一样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和基层干部。‘村长班’设计了理论+实践、庙堂+乡土、学习+分享的教学模式,以助力他们获得更多的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交流机会。”
察汗淖尔村集体经济蔬菜种植大棚。(张慧丹 摄)
作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核心区域,近些年,当郎忽洞苏木也引进建设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到返乡建厂的原因,内蒙古昌盛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付三毛颇有感慨:“去年听闻当地马铃薯丰收却滞销,不少老乡的土豆要么倒掉要么烂在地里,所以我在考察具体情况后决定返乡建厂,来帮助大家解决马铃薯销路问题。如今,我们已与400多户农户签订定向收购协议,预计年产量达4万吨,帮助村民解决‘卖薯难’问题。”
“从考察到建厂再到如今的工厂投产,都离不开政府从土地流转、产业补贴再到政策服务‘送上门’的种种支持。”付三毛动情地说。
依托文旅资源 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来这里体验现实版星际穿越,感受来自亿万年的地质奇观吧。”“来火山总要来拍一套宇航员写真吧。”在社交平台上,察右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6号火山。(张慧丹 摄)
为承接持续增长的旅游客流,察右后旗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以各乡镇为单位整合光伏收益资金,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所在的乌兰哈达苏木集中打造民宿区。其中,包括当郎忽洞苏木在内的8个乡镇在此集中建设各自的民宿及商业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和康养旅游吸引力。
在种植业与加工业夯实基础的同时,当郎忽洞苏木也瞄准火山旅游的“流量红利”,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不少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我是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的第三届学员,在培训交流时,每个地方干部都系统讲解了其乡村文旅项目运营经验,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苏木也可依托草原与火山资源发展差异化文旅。”赵杰说。
当郎忽洞苏木黄羊城嘎查(嘎查为蒙古语,属行政村级别)黄羊城浩特长赵宝平是当地的养马大户,他依托当地独特的火山资源,在开设民宿的同时,还增加了骑马体验、表演等项目,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我们当地有着独特的草原火山自然景观,文旅潜能无限,也让我们这些牧民们成了旅游从业者,日子越过越滋润。”提到这些年的新变化,赵宝平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干。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和强农惠农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将致富的汗水洒在草原每寸土地上,将富农强村的想法写在一步步脚印里,才蹚出了一条条适合当地的富民强村之路。
发布于:北京市金富宝配资-配资炒股官网-靠谱配资平台-配资合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